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 > 第31章 第 31 章

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第31章 第 31 章(1/3)



九月,  临近科举,前朝的紧滞氛围一路从前朝弥漫到了后宫里。偶尔只见御前的宫人形色匆匆的往永寿宫走了几趟,是专门替陛下来给高太后送礼的,余下淑、贤二妃处各送了一回,  往下的嫔妃们处都是没有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钟萃怕惹了事,  平时缀霞宫大门都是紧闭着的,  也拘着不让芸香她们时常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钟萃在宫中除了抄写大字,  还专门给三哥钟云辉抄了一卷佛经。三哥教她启蒙读书,  传授她知识,按书上讲的,  他也算是她的“夫子”了,钟萃抄的这卷佛经就是图个安心,  希望他能过院试,考上秀才。

        大越沿袭前朝,只有考上秀才的学子才有功名,入府学,免赋税,钟云辉只要过了院试,  往后即便分家,也能凭着学识功名自给自足了。除了佛经,  钟萃还给钟云辉写了封信,讲述自己在宫里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 科举前,  钟萃有很多话要讲,  有许多学问上的事情要问,  要向他请教,但现在开始写信,钟萃大半话都写不出来了。学问上的事情她已经得了陛下“传授”了,  增广上的注释很明朗,每一句都有自己的讲解,尤其在许多钟萃觉得困惑矛盾的地方,陛下的启蒙书上也有辩驳反对。他不信命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命是注定的,又岂有他今日的稳坐皇位。

        闻衍对书中阴暗描绘人性,处世之道都保持着赞同和自己的见解,对其中些许的命运之谈不认同,他对读书一事十分赞同。正如那句“积金千两,不如明解经书”,“人不通今古,马牛如襟裾”,闻衍是提倡勤学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钟萃读完增广,从他字里行间的见解中明白了他的想法。陛下喜好读书之人,正因如此,上行下效之下,在文武百官家中,才有许多的姑娘开始读书认字,送里宫中的娘娘们才通读诗书。当今并非是认为女子只能读诗经女戒,他只是认为女子也应该读书认字,所以,知道她向男子一样学了三百千启蒙,也没有严厉喝止,反而给他送了启蒙书来。最后,钟萃的书信上通篇问过了一些家常。

        科举试后,钟萃把信给了玉贵,叫他请人送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会试后,今年新科进士赴文山宫参加殿试。

        科举由礼部士持,正式由吏部交由礼部负责,天子一锤定音,压下吏部奏折,朝堂上下尽知陛下对科举慎重,礼部更是半点不敢懈怠,整个礼部上下为会试严密查核,录二百进士,赴文山宫殿试。

        密密的桌案整齐的摆在殿中,从殿里一路排到殿外的玉石阶上。新科进士们在皇宫庄重之下,皆低眉垂眼,顺着前头带路的侍监一路走到文山宫,早有礼部之人身着朝服,威严赫赫的立在殿中,叫他们一一入座。

        殿试之上不考文章,只论策问,分三甲,一甲三人称“进士及第”,二甲数人称“进士出身”,三甲数人称“同进士出身”,得中一甲三人为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打马游街,身披朝服,过殿试后才能为官。

        案前笔墨纸砚均在,文山宫进士们端正伏于案前,埋头书写,行置一半,一抹明黄的衣摆踏入殿中,见到来人的礼部官员还未行礼,闻衍先抬手拒了。天子驾临殿试,足以说明对科举的郑重。

        闻衍负手,穿行在小道上,或停下驻足看进士们的策论,他留在殿中的时间不短,新科进士们也发觉了,胆子小的,吓得连笔都不敢动,闻衍眼眸幽深,面上丝毫看不出情绪,他并未收敛身上的威压,身材挺拔修长,涓涓迫人的气势流出,直到待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带着杨培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一走,殿里顿时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闻衍带着杨培出了殿,杨培问道:“陛下,可要招了御辇来?”

        宫中庄重肃穆,充斥的是正经严肃,闻衍虚虚遥看一眼高高的宫墙,摇摇头:“不必,难得今日闲逸,到处走走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培低了低头:“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闻衍身边只带了他一人,说是随意走走,闻衍也当真是随意走,沿着宫墙沿阶而下,走到一处宫门前,两个躲躲藏藏的侍监不料遇上了陛下,吓得止不住颤了起来。闻衍停下脚步,杨培几个大步上前,不一会返身回来,手上捧了个包袱,里边装了几件珠宝,一只玉碗,还有几包银子,甚至一本佛经,一封信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培双手捧着包袱,小声交代:“陛下,这两人已经交代了,他们是内务处的,跟着上边的大侍监专门去宫外采买,顺便帮着宫中的宫婢,娘娘们办点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务处每天都要出宫采买,也因此他们挟带极为便利,宫中虽有规定,但只要无人追究,这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105453/3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