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武大郎:我还是娶了潘金莲(北宋:武大郎变成高富帅!) > 第576章 修路的新技术!大章!

武大郎:我还是娶了潘金莲(北宋:武大郎变成高富帅!)第576章 修路的新技术!大章!(2/3)


那么,王判就是图一个功劳了。
想一想,四面八方的大宋官道都是你修建的,百姓议论起来都说这是谁谁谁做的,心里也骄傲不是。
武植自然不会将修路工程给工部,虽然工部负责这些,但武植不让。
首先,修路非常消耗资源和钱财,也很有油水。
前世武植印象深刻的是,有的地方天天修路,屁大点地听说都要上千万,然而该修的地方到处坑坑洼洼,不该修的路,给你挖地三尺毁了也要重修,总之就是不消停。
为什么该修的地方不修呢,因为那是属于一片区域的交点公共区,可能是没什么利益吧。
为了确保武植给国库赚的钱用在正道,而不是被贪污上,武植要亲自来做。
所以他和王判在争夺修建道路的管理权。
不得不说,王判和武植争夺,是没什么胜算的,不过这家伙会说话。
王判:“陛下,近日武相同时处理诸多事务,比较繁忙,不如让武相好好休息一段时间,这修建道路的事不是一时半会,工程浩大,要修建大宋每一条主道,消耗也是非常惊人的!”
“武相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处理,不如就交给微臣吧!”
“微臣是工部尚书,对修建道路颇有心得。一定能完成任务!”
宋徽宗点点头:“王大人说的有几分道理,武爱卿你意下如何?”
武植笑道:“陛下,微臣不怕辛苦,微臣之所以要修建道路,是因为微臣有新技术,商务司研发小组已经有了新的突破,可以节约人力物力,总体投资减少,修建出来的道路却可以维持数十年运转,既然是一劳永逸的事情,交给微臣,更利益道路工程。”
王判脸色一变:“技术?什么技术,难道武相还会修建道路吗?”
武植点点头:“自然,王大人的方法本相也多少了解,你的那套已经过时了!”
过时?
造路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?众人面面相觑。
宋徽宗也来了兴趣。
满朝文武好奇武植说的新方法是什么。
宋徽宗:“武爱卿,你说的新方法是什么?”
武植:“陛下,微臣建道路的新方法,是采取一种叫做水泥的材料和石头混合,形成坚固的道路,不但可以常年保存,还能承载重物,是以往大宋修建道路的数十倍质量。且建造更为迅速!”
不错。
武植说的就是水泥。
武植已经在商务司研究了,制造水泥的方法并不难,只要找到材料配方就行。
没有武植的配方,古人很难研究出来。有了配方,加上武植系统提供些材料就很简单了。
稍微试验一番,武植就有了成果。
水泥?
这个词众人还从未听过。
王判笑了:“陛下,微臣这些年为官,主持修建道路经验丰富,对如何修路了如指掌,从未听说过什么水泥。而且没有经过试验,怎知到底如何?”
“嗯,倒也是!”
众人点点头。
大宋道路建设已经极为完善,质量还是不错的。
他们不认为水泥能有多厉害。
大宋的道路,古代人多少有点了解。
没水泥的古代修路,会先后用过熟土,地砖,石头,烧制石灰,或者是灰浆技术。
所谓熟土。
就是把土用火炒一遍,这样不会有虫或草,保证了土的质量,像秦始皇兵马俑那就是这么制造的。
比如用地砖。
用黄土烧制的地砖,很硬,古代没有什么重型车辆,完全满足日常使用。
再就是石头,宫殿地面很多都是用大理石,材质很好的那种,现在很多古巷落还有保存完好的石板路,岁月痕迹,打磨的光滑平整。
再者就是石灰了。
古人烧制和使用石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,在西周中晚明,石灰被用来处理建筑的柱基、地基、屋顶等。
东周开始,石灰被用于墓葬,如《左传》中记载了宋文公的陵墓使用了蛤壳烧制而成的石灰。
至少在西汉早期,就出现了用石灰、黄土和沙子制成的混合材料。
这种材料十分坚固,类似于后代的“三合土”。
而在唐代及以前,砖石建筑很多都使用黏性黄土灰浆来砌筑。
这也是鉴定古建筑建造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。
但这些都没有水泥强。
水泥可以万丈高楼平地起,配合钢筋能承载重物,质量更好。
古代技术在道路上肯定没现代强的。
这时。
武植将一小包水泥拿了出来。
并让人将准备好的一块水泥石方抬出。
“陛下,这石方就是水泥制造的!”
武植指着地面的石方。一尺方圆,灰颜色,四面整整齐齐,看起来就是一个硬疙瘩。
文武百官纷纷过来观看水泥浇灌的石方,触感非常之硬。
又看到武植手中拿出的一小袋水泥,更不理解了。
王判惊讶道:“武相,你说这硬块是这粉末水泥制作出来的?”
武植:“不错,就是它,水泥!”
“有了它,便可以采取混合沙石形成混泥土,可以防水防火,承载多人的重量,保持六十年之久,目前水泥只有商务司厂房有,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武大郎:我还是娶了潘金莲(北宋:武大郎变成高富帅!)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105507/5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