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从明末开始生存 > 第一百一十一章 财帛动人心

从明末开始生存第一百一十一章 财帛动人心(1/3)

    京城中的崇祯皇帝开始了除阉行动,修武县北面平原与丘陵交接地带,随着春天的到来,几千人的大开荒工程也开始了。

    几千名吃饱穿暖养了二三个月的流民,绝大部分人的身体都已经恢复健康,春暖花开之际,发动起来建设自己的家园,一个个都是激情澎湃干劲十足。

    这样规模的开荒工程,虽然比起那些征役几万几十万人的大工程不算什么,但在小小的修武县,那就是大动静了。

    几千人发动起来开荒,不是每人给把工具就行了,各种物质的消耗也是很大的,这些消耗需要大量的钱财来支撑。

    这些开荒需要的物资,都需要从县城购买,也就是说,要把大量的钱财在县城花掉。

    不到两年的时间内,文启东已经两次用基建,拉动了修武县的商业内需,两次基建所花费的近十万两银子,让相关的商家,也赚到了丰厚的利润。

    这样的投资数额,对一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小县城来说,真正是大手笔的投入了。

    可惜,大投入产生的利润,都让那些有官绅背景的商人赚走了,落到贫民身上的不多。

    尽管知道自己的大投入,只是肥了一部分商人,文启东还是得继续花钱,想把一万多亩荒地,开垦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,没有前期大投入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开荒不是每人刨出来几亩地就能种庄稼了,要是那样容易,也不会有那么多流民了。

    其实,流民缺乏的不是土地,而是开垦土地的生产工具,以及坚持到土地产出之前活命的食物。

    这些限制流民开荒生存的难题,在文启东这里就不算个事。

    修武县城内,随着文启东的开荒基建工程开工,沉寂了几个月的县城再一次热闹起来。

    凡是能为开荒工程提供物资的商家,都显得生意兴隆很忙碌,有些店家为了能满足工程的用货量,不但加大采购,还扩大了生产。

    不过,加大采购和扩大生产,这些都是需要添加人手的,小小的修武县城内,一时之间,居然出现了用工荒。

    不是真的招不到人,而是找不来熟练工,县城里的那些熟练工,大多是商家自己培养的,本就有活干。

    而且,商家自己培养的熟练工,多是商家背后主人家的家奴,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主人去跳槽。

    于是,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自由平民熟练工,就成了抢手货,工钱一涨再涨,让周围的人羡慕不已。

    这样大的动静,当然早就惊动了贾县令。

    古代以农为主的社会里,下面的基层官员,除了每年的两季税赋,平时断断冤、判判案,就没有多大的事了。

    事情少,也代表着敛钱的渠道少,这也是为什么,一个王朝的末期,民户的税赋和摊派越来越重的原因。

    因为官吏们来钱的渠道少,只能把贪婪的目光盯在农户身上,朝廷收一钱银子,到了下面就变成了一两或更多。

    之所以每到王朝的末期,民户的负担最重,是因为,每到王朝的末期,吏治最腐败,官吏们最胆大妄为。

    欺上瞒下的暴征横敛也就罢了,更过分的是,钱财被贪官污吏们落了,坏名声却要朝廷和皇帝背。

    就如修武县衙里的贾县令,上任以来,利民的好事没见他办几件,收受贿赂判下冤假错案倒是发生了好几起。

    不过那都是百几十两银子的小钱,满足不了贾县令的胃口。

    贾县令坐在躺椅上,对平时费心费力才能挣那点银子很不满意,琢磨着怎样捞大钱。

    “怎样来钱快呢?,”贾县令身子随着躺椅摇晃着,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的脑袋琢磨着怎样敛财,“春秋两税肯定是大头,但离收税的时间还早,而从去年自己的前任县令惨淡收场的情况看,想在春秋两税上大捞也不乐观。”

    坐在那想了半天,也没想出来啥好办法,就自怨自艾被分配到修武这样的穷县,更是起了早日离开这里的心思。

    贾县令虽对于经济之道不擅长,想不出捞钱的办法,但对于官场上哪一套,还是很拎得清的。

    以自己那近似于无的上层关系,想要离开修武这样的穷县,迁任到富裕的大县或高升到州府之地,没有大笔的钱财送礼,是没有指望的。

    想到了大笔银子,贾县令不由得想起了,去年底揣进腰包的那八千两银子,一次进账八千两银子,不但把自己在京城交朋会友时,在春香楼拉下的饥荒还上了,口袋里还盈余了几千两。

    文启东的买地二万两银子,在衙门里转了一圈后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从明末开始生存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113092/1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