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从明末开始生存 > 第一百一十八章 番子来投

从明末开始生存第一百一十八章 番子来投(2/3)

是抄本朝纲目的,只不过文启东对本草上的那部分做了修正。

    医典比本草先进的地方,不光是内容更丰富详实准确,就是药典上的所有药材插图,都是清晰的彩色插图,上面的图画和原物分毫不差。

    这一点,古代的绘画手法是做不到的,就是采用西方写实画法,雕版印刷时,也做不到百分百仿真。

    这些明时空做不到事情,文启东只是沟通智脑加上彩色印刷机,从编撰到成书,真是只用了七天,其中六天零三个时辰是在编书,最后一个时辰是印刷出书。

    这七天,文启东可不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干活,他是严格遵守了每天八小时工作制,拒绝加班。

    为了图省事,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播道医,文启东一口气印制了二万部医典,这下,不用担心自己辛苦编撰的医典再失传了。

    这部千万字的医典,不同于古代医书的是,医典内容是使用了日常用语,即所有内容都是白话文描述,为了不让读者产生理解偏差,分段和标点符号都使用上了。

    古代医术传承困难,那些医书上晦涩难懂的语句也是困难之一,古人受条件限制,需要几句话表达的意思,往往只用几个字来记述,而汉字又是多义字最多的文字,这造成了一句话后世有多种解释的困惑。

    其实古人日常说话很少用书面语,就是那些读书人,日常说话也多是白话,想想也是,用书面语交流肯定很别扭啊。

    医典编好了,书也印好了,剩下的就是传播出去。

    可要怎样才能传播出去呢?

    一般正常传播途径,是把书直接放到书斋里去卖。

    这种方法,不用试,文启东也知道,效果肯定不会太好。

    因为这样的技术类书籍,在以科举为主业的古代,那些读书人,不会有多少人感兴趣啊!

    光靠那些从医的郎中,是卖不出去几本书的,而且大部分郎中,还很固步自封,只相信自己的传承。

    原时空,李时珍写好了本草纲目的手稿后,不要说医术传播了,但只是一个医书出版,就把医圣难坏了。

    那些经营书斋能够印书的商人,一看是医书,都不愿意帮他出版。

    因为这些出版商知道,出版这样的书,作者不出钱的话,书店连雕刻印版的费用都赚不回来。

    李时珍他自己是没有钱自刊的,为了出版自己辛苦几十年写出来的书,他奔波了近十年,也没把本朝纲目刊印出来。

    后来,有一位叫胡应龙的富商,见到本朝纲目后,察觉这是能造福万民的好书,就出巨资,耗时三年刻版,才把本朝纲目刊印出来。

    这就是本草纲目的第一版金陵本,现存世只有五部,其中三部还收藏在国外。

    本草的出版时间,离崇祯元年只不过才隔了二十多年,从本草的遭遇上,可以看出,药典就是放到书斋里卖,也只是蒙尘的结局。

    除非把药典的封皮换成风月宝鉴,在再书中加上色彩逼真的插图,才有可能卖出去!

    没办法啊!,华夏文明,严格的来说是儒家文明,凡是不能考科举的书,都是奇巧淫技,读这样的书是会误人子弟的。

    这也导致,从汉以来,华夏大地上的科技类书籍很难传承下来,生产力技术,从唐朝到明朝末期一千多年时间里,都没有多大的进步,等进入清朝后,更是出现了退步。

    既然知道免费送书和放到书斋卖书效果都不好,文启东就决定开个道医培训班,培训一批真正的道医。

    能有时间搞培训班,也是因为文启东现在的修炼,进入了缓慢期,急切之间不能再大幅度提升修为了,需要时间来打磨沉淀。

    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来修炼,总要找个事做,要不然岂不是真的变成咸鱼了。

    要搞培训班,就得有场所,山谷内是不行的,会影响山谷内的清静,地点设的太远也不行,每天来回跑着费劲,最后,文启东决定把培训班地点设在山谷外的山阳镇。

    建设山阳镇时,文启东设计的有一些公用设施,一部分用做了学堂,还有空余的一些房舍,就可以暂时先用来做培训班教室。

    至于生源,前期还是先以道门中人为主吧,毕竟打的旗号是道医培训。

    崇祯元年九月初,一个消息在大河南北的各道观中传开。

    再世仙人,皇家御封的凤山真人,要开班讲道了,这可是继鸿钧道主讲道后,真实版的‘神仙’开讲道法……

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从明末开始生存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113092/1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