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从明末开始生存 >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为钱发愁的崇祯

从明末开始生存第一百二十五章 为钱发愁的崇祯(2/3)

一顿。

    其实这种教育方式,在原时空的九十年代,还是存在的,这也使得,在社会上,九十年代以前的学生,不论从事工作的贵贱高低,吃苦耐劳和抗压性都很强。

    据说,国外那些真正的精英贵族学校,要求也是很严格的,也是有体罚教育的,只有那些公立的平民学校,才推行放任教育。

    可惜,我大夏国没有学到人家真正的精髓,乌七八殃的糟粕倒是统统学了回来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西方的教育除根计划很成功,当一个国家的教育,全部被西方洗过脑的人掌控后,再过三二十年,当七八十年代的人也死后,几千年来,唯一的,没有断了文化传承的文明,就会从根上断了,留下的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空壳。

    对于两位秀才先生的教育方式,文启东不会视其为糟粕而去否定,他只是在教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时,在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,以免学生的思想被固化了。

    想改变延续了近千年的儒家理学,把禁锢人思想的理学更换掉,就得从根上来改变。

    单存的杀戮是不行的,你不可能把读书人都杀完,把读书人都杀了,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族群,直接就回归了蒙昧的原始社会,会变成和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一样,在愚昧中被先进文明灭族。

    山阳镇自从建成后,镇内的学堂可不是只有道医学校,还有一间较大的学堂,是政务处建立的山阳书院。

    这所占地十几亩,大小房舍近五十间的书院,是真正教习四书五经的地方,整个书院有年纪不等的学生六十多人。

    在古代,家里出一个读书人是很耗费钱财的,一般的农家根本就供不起,那些穿越到古代贫农之家的穿越者,家徒四壁,却能靠着读书科举,走上人生巅峰,看看就好,不能当真。

    文启东开班的道医学堂,吃穿全包,免费就读,而政务处开办的书院,可是按山外的书院行情收费的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免费,是文启东对书院中那些二三十岁了,还一心想要科举当官的读书人,没兴趣免费供其吃喝。

    不要看山阳书院成立不久,可也是在修武县挂了号的,书院开学时,还请来了县城内的王教谕。

    话说,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,,om 安装最新版。

    虽说王教谕是被五十两银子请来的,可作为一县的文教负责人,他的到来,也算让山阳书院得到了官方的认可。

    既然书院建起来了,镇内的居民都认可山阳书院才是正统,文启东也不会刻意阻止镇内的学生去就读。

    不光不抵制,文启东还让葛知事,聘请了几名教书的先生。

    心胸放开了来看,这所书院也是培养镇内读书人的地方,镇内居民识字率高了,其实也相当于可用的人才多了。

    一场秋雨之后,就到了崇祯元年冬季。

    迎接入冬的这场秋雨,是崇祯元年内,黄河以北地区下的第三场雨,和前两场雨一样,也是那种洋洋洒洒的毛毛细雨。

    干旱的年景,下这样的雨,对缓解旱情没有多大的帮助,只是湿润了一下干燥大地上的灰尘。

    一两个月的时间,经过几千人的施工,六千米的山阳镇城墙终于完成了土方工程,十米高的夯土墙,完全遮挡了镇内外的视线。

    文启东发现,城墙垒起来了后,镇内的居民情绪都变得安定起来,真是莫名的几千年城墙情结啊!。

    城墙光是夯土墙可不会很耐用,必须包上砖,才能更好的拒敌,用上几百年不倒。

    古代修城墙耗费巨大,主要是砌砖的黏合剂太浪费,古代的建城建房用的黏合剂,是用糯米熬的灰浆。

    这种宋朝以后开始流行的黏合剂,实在是太浪费了,也只有朝廷重点工程和富裕人家建房才用的起。

    山阳镇当然不会用这种浪费粮食的黏合剂,在山阳镇,所有的建筑都是用水泥砖头建起来的,为了建设山阳镇,山谷外的水泥厂可是扩大了好几倍,日产水泥已经达到了十吨。

    不要和现代那些百万吨千万吨的水泥厂比,要不是文启东开动金手指,连这十吨水泥都生产不出来,要知道,制造水泥的机器,关键部件和轴承,都是文启东耗费能量制造出来的。

    能量可是文启东的命根子,为了以后不再制造这些简易工业用品浪费自己的能量,文启东直接造了一台手动机床,来解决一些精密仪器加工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果盘算一下,就会发现,不知不觉之间,现在山谷内外的钢铁、水泥、焦炭等基础工业的生产能力,在这明时空的十七世纪中叶,已经算是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从明末开始生存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113092/1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