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崇祯慑寰宇,不用黑科技 > 第160章 火质理论和气尘理论

崇祯慑寰宇,不用黑科技第160章 火质理论和气尘理论(3/3)

一两五钱?”

    其实如果按照后世化学反应的方程式,汞的原子量是200,硫的原子量是32 。

    要是一斤水银,完全和硫反应,生成硫化汞,那得到的银朱质量应该是6两,那应该是多出2两五钱多。

    现在银朱和次朱重量之和,比水银质量仅多出一两五钱。

    应该是水银并未和硫完全反应,最后的产物除了银朱硫化汞,还可能包括部分氧化汞次朱,还有少量未反应的升华又凝结的水银,所谓“银自成粉,贴于罐上”。

    不过朱由检当然不会把后世的知识提前说出来,他现在和宋应星的交流对话,完全都是在当时人本身的知识范围之内。

    宋应星对朱由检的问题又是一愣,迟疑片刻,脸色微红道:

    “不瞒陛下,臣关于用水银炼制银朱,这前后分量变化,乃是抄自李时珍写的《本草纲目》,臣自己却没有做过。陛下既然如此说了,臣回去之后,一定自己动手炼制一下,看看前后分量变化究竟如何?”

    朱由检听宋应星这么一说,有些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亏自己如此热情赞扬,原来宋应星这段是从李时珍那里抄来的,而李时珍的内容则估计是从道教炼丹的记载那里引用来的。

    自己并没仔细看过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,还以为是宋应星自己动手做实验,原创的实验描写呢。

    薄珏听两人讨论,却也产生了浓厚兴趣,他插嘴道:

    “长庚兄,你既是要回去自己炼制,动手实验。在将水银和石亭脂密封入泥罐之后,可先连带泥罐一起称重,待烧炼时辰到后,先不必打开泥罐,再称一次重量,看看是否和最开始相同。”

    宋应星皱眉道:

    “这自然是相同,岂有烧制之后,分量不翼而飞的道理。吾在《论气》中便说:

    ‘天地间,非形即气,非气即形。’,‘由气化而形,形复返于气’,这气不生不灭,自然不会无端减少。这水银和硫质烧制之前是多重,烧制之后,化成银朱,这分量之和自然也依旧是多重。”

    薄珏点头道:

    “长庚兄此论,倒是和嘉靖时肃敏公,王浚川先生所论相合,浚川先生说‘气有聚散,无灭息’,正是此理。

    “不过道理是这个道理,还是需要自己动手验证一下。长庚兄不验证,吾回去之后,也要亲自动手验证。”

    薄珏说的王俊川先生乃是嘉靖时期曾出任兵部尚书,加太子太保衔的王廷相。

    这王廷相和王阳明是同时之人,也是一个文才武功双全的全才。

    只不过他在哲学观点上和王阳明截然对立,对王阳明的心学有很激烈的批判,对王阳明本人也颇多嘲讽。

    王廷相的哲学观念,用后世标准看,颇有几分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,历史唯物主义的味道。

    这“气有聚散,无灭息”的物质守恒思想,也是他颇为强调的一点。

    不过因为王阳明心学风头太盛,以至于同样算是一代大哲,注重研探自然物理的王廷相并不太受人注意。

    但薄珏博览群书,过目不忘,加上喜欢探究物理,能看过王廷相的著作,并欣赏认同,倒也不奇怪。

    宋应星对薄珏说道:“鄙人自然要验证一番,不但这连罐的总重量,前后要称量,罐打开后其中银朱分量、剩余石亭脂分量,也都要一一称量。”

    朱由检听到两人都要说验证,心中欣慰,提醒道:

    “宋先生,不单是水银炼制成银朱,便是朱砂炼制水银,也可以称量前后分量变化,以验证这气有聚散,无灭息之理。这理论若能验证,关系非小,朕所以特别注意,炼制银朱这条,也正是为此,”

    宋应星恭敬遵命,然后问道:“不知陛下有兴趣的另外两件事是什么?”

    朱由检说道:

    “刚才宋先生提到《论气》,朕要说的另外两件,却都是先生在《论气》中所发的高见。”

    第159章 宋应星对物质守恒原理的定量分析

    已加入书签

    下载免费读

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崇祯慑寰宇,不用黑科技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113113/1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