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朕真的不务正业 > 第三百三十章 谁为万民奔波,谁为万民之王

朕真的不务正业第三百三十章 谁为万民奔波,谁为万民之王(3/5)

窑民永远埋在了矿井之中。

    “矿山的经验,都是需要命去累积的,尤其是井下。”陈成毅十分平静的说出了一番残忍的话,采矿技术的进步,由当地土著承担代价,贡献自己的生命去累积经验。

    这很残忍,也很现实,陈成毅见得多了,从开始有些于心不忍,到后来变得冷眼旁观,大明的王化相比较泰西的确温和,可也是温和一些,并不是不残忍,至少大明官办的窑厂,按时按量发钱,从不拖欠。

    “预计明年,可以产铜六百四十万斤。”陈成毅没有带大珰深入矿山,他们还要参观炼铜厂,一边走一边汇报了明年的预计产量。

    “赤铜?”李佑恭眉头紧皱的问道,铜料六百四十万斤也就罢了,如果是赤铜,这个地方,大明是决计不能放弃的!

    大明皇帝、大明太傅、大明户部,个顶个都是尚节俭的主儿,那恨不得一文钱掰成八瓣儿花!

    无他,穷怕了。

    陈成毅非常肯定的说道:“赤铜,明年预计可产铜料可以铸八亿万历通宝,已经超过了滇铜的产量。”

    云南的铜,运输不便,而离港口只有三十里地的铜祥镇,显然更具有运输优势,这就是开海的意义所在,大明缺金少银无铜,大明福建河南的银山,一年还能炼十万两的银子,但是滇铜一年都生产不了等价的赤铜。

    八亿通宝等于八十万贯,官方汇率等于八十万银币,可是按照民间的汇率而言,这八亿铜钱可以换到一百一十五万银币。

    大明宝源局是一银等于一千铜钱,而民间一银等于七百铜钱,之所以会有这种汇差,自然是因为大明获铜的绝对数量,远低于获得白银,大明的白银现在一年能流入四百万银到六百万银,主要来自于泰西和倭国,可是铜的出产,全靠滇铜。

    有些人就赚这个钱,用银锭换成铜钱,到民间换成散碎银两,把收上来的杂色银,炼成金花银,再到宝源局换成铜钱,完成这个循环,这个买卖,是特权阶级将自己特权变现的一个新路子,但凡是能换到铜钱的,只有朝里那些个势要豪右了。

    大明皇帝并不禁止这种买卖,因为将散碎银两变成了银币,这个过程是有利于大明货币政策的。

    两宋的钱引、交子、会子、元代和大明的宝钞,无不证明了当下的社会存在,钞法并不适合大规模推行,而钱法的推行,受限于铜料和银料的输入,将民间的散碎银两收集锻造,这种事朝廷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完成。

    民间的散碎银两,可不仅仅是百姓手里那点银裸子,还有乡贤地主埋在猪圈里的白银,这是回收再利用,更是银矿,不过是人矿罢了。

    根据户部尚书王国光的估计,从唐朝设立市舶司,到大明万历年间,至少有一亿两白银流入大明,如果能将这批银子流动起来,大明的钱荒,能得到有力的缓解。

    这一切能够成立,是大明的铜钱数量要足够多,铜钱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大明开采人矿的效率。

    滇铜在迅猛发展的同时,吕宋的铜矿也毫不逊色。

    “后年预计能达到一千二百万斤赤铜,也就是十六亿铜钱。”陈成毅看着铜山和铜祥镇,说出了一个数字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?”李佑恭瞪大了眼睛,这怎么就一年翻一倍?他可是代表皇帝来,陈成毅可不能胡说,如果无法达成,那就是欺君之罪,陈成毅担待不起这个罪名。

    陈成毅其实已经非常保守了,他提出了明年八亿、后年十六亿的生产目标,是有巨大的冗余,除非殷正茂不敌红毛番,被红毛番攻破了马尼拉,否则这个产量他一定能达成,而且大大的超出。

    “陛下的投资到了,这总得投桃报李不是?”陈成毅笑容满面的说道。

    大明皇帝一共在这里投资了一百五十万银,用于铜矿的扩大生产,本来大明皇帝的想法是间接投资,借钱吃利息,利息也不高,一年四厘,就是年化4%,不过分干涉吕宋总督府的运行。

    但是殷正茂上奏说还是直接投资的好,这是大明皇帝的经济羁縻,羁縻也是羁绊,是加强大明和吕宋之间那根看不见的绳索。

    殷正茂恨不得大明皇帝把2010万银,全都投在吕宋,那吕宋就成了皇帝的私产了。

    一百五十万银的投资,只是让陈成毅信心十足的原因之一,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产业匠人已经培养成熟,探索苗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开采速度,一个支柱产业正在成型。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朕真的不务正业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74109/33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