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港岛家族的诞生 > 第534章 【置地危机】

港岛家族的诞生第534章 【置地危机】(2/4)

表。

    至于贸易等业务,已经算不上核心产业。

    新世界酒店的一间大包房里,林志超、郑裕桐、李兆基、黄廷芳、郭德胜、李家成六人正在闭门商谈大事,且屏退了所有服务人员。

    大家坐在沙发上,表情比较认真,不像是在闲谈,其中郑裕桐最为认真。

    原来,是华资大佬们盯上了苟延残喘的置地公司,特别是郑裕桐窥觊置地剩下的几幢优质中环物业,想来个‘赶尽杀绝’。

    郑裕桐一向不喜欢收购,但如今快要退休时,却想‘风头一把’,拿下置地公司。当然以郑氏的财力,也不是可以收购置地的,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

    目前置地手中的物业还有:历山大厦、香港会大厦、置地广场、告罗士打大厦、大堂及公爵大厦、太子大厦、太古大厦、皇后大道中9号,这仅仅是中环的物业,还有在铜锣湾拥有世界贸易大厦、怡东商场等,以及拥有半山的地利根德阁豪宅项目等。

    仅凭这些,置地目前依旧是地产企业第三名,仅次于长实、九龙仓集团,市值高于新鸿基、恒基等。

    重要的是,置地的资产值实际上是远低于市值,净资产值应该在200亿港币左右前世是300亿以上。

    而且,置地还将牛奶公司、文华酒店分拆出来,还有如此规模,可见置地底蕴可真是厚。

    此时的怡和系结构,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在1986年,凯瑟克家族请来美国投资银行家包伟士进行集团结构调整:

    1986年10月,置地宣布将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牛奶国际分拆上市,稍后,置地又宣布将另一间全资附属公司文华东方分拆上市。

    1987年2月,怡和宣布成立一间新上市公司——怡和策略怡策,由怡策直接控制置地、牛奶国际和文华东方的股权,其中持有置地的股权为26%。置地原持有怡和股权,改由治策持有。

    怡置脱钩,维持7年之久的互控关系结束。

    怡和怡策互控,怡和持19%的怡策股权,怡策则持26%的怡和。当然,大股东凯瑟克家族亦持有两家企业相当的股权。

    怡置系大改组后,怡策替代了怡和的控股功能。这样怡和的外围就有两道防线,最外围一道是置地、牛奶国际、文华东方等公司;第二道是怡和策略。

    这样,最里的怡和就成为“城中之城”。

    凯瑟克家族巩固了大本营,同时也意味着对置地控制的削弱。置地的两翼牛奶与文华自立门户,置地实力大减。

    而且置地还是被置于怡和全系的外围,市场人士认为,这是凯瑟克家族有意放盘的信号,怡和将待价而沽,择高者得。

   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郑裕桐盯上置地这块肥肉,他深知以他自己的实力,无疑是以卵击石;于是,他便拉拢多名华资大亨,更是将林志超这个‘怡和头号杀手’请来坐镇。

    在大股灾前,郑裕桐代表新财团和怡和系凯瑟克家族谈判过,郑裕桐出价12港币每股收购怡策手中26%股权,比市价高出5成。

    不过西门凯瑟克认为这个价格依旧低于置地的资产净值,所以并没有同意,但却说了一句:“The door is always open大门总是打开的,The problem lies in the price问题在于价格。”

    凯瑟克家族,并没有关上大门!

    这让郑裕桐觉得希望很大,便更来劲了。

    反倒是林志超,是抱着凑热闹的想法,反正不是他在带头,跟着一起喝口汤也不错。

    包房里,郑裕桐说道:“如今,六个月期限即将过去,我们该再次发起进攻了!”

    为什么中间要停六个月时间,这便是受大股灾的影响:

    第一,对大家的信心有一定的影响;

    第二,根据收购及合并守则规定,提出收购一方的收购价,不能低于收购者在6个月内购入被购公司股票的价值。10月股灾前,华资大户所吸纳的置地股份,部分是超过7元。而股灾爆发后,置地的股价一度跌至5元,其后股价随大市回升,至本月也是徘徊于元左右。为避免受收购及合并守则所限,而需要以股灾前的高价收购置地,因此,华资大户等待6个月的限期过去后,才重新发动攻势。
<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港岛家族的诞生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74527/5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