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[综] > 175 清平岁月(5)三合一

敛财人生之新征程[综]175 清平岁月(5)三合一(3/6)

因着伤才被安排会老家的。这宅子里庄子里的护院,都是老侯爷当年那些亲兵的子孙。

    怪不得金匡敢回来呢,这里便是金家的根据地。老夫人在这里经营这么多年……不容易。

    金一钱年岁也不小了,被请过来,四爷以礼相待,琨哥儿在边上给执壶,他也不拿大,“……咱是从西南方向回来的,一路上除了几个村子,您也没见啥。但咱们文定山并不偏僻。出了山口往西,也就三里地,就是这一片最大的镇子。从镇子往北半日的路程,就是银州。往西一日的路程,就看见海了。”

    这个方位描述,给四爷的感觉好像是铁岭附近似得。又像是红楼里的黑山庄所在的大致位置,记得乌进孝孝敬的年礼,包含了各色的野物,还有活虾干虾,又有松子榛子。这肯定是靠北,且靠海的地方。

    如今这个文定山也有点那个意思。而且,金家住的地方不叫村,叫山。

    文定两个字,只怕是后来给改的。

    他就问:“文定山只金家?”

    “那不是!”金一钱抿了一口烈酒,辣的直吸溜,赶紧塞了一口菜,只觉得从没有过的爽口,“多是金家的族人,不过金家原也不住这里……嗐!现在跟常四爷您说这个,也不打紧。当年遇到兵祸,金家后生都跟老侯爷一样,杀兵自救。可这兵是朝廷的兵,民杀兵,这是死罪。后生们杀了人了,不敢回家了,干脆就在山上住下了。避过了风头,就偷摸着把家里人都接了来,在山上安家。”

    就是落草为寇的意思。

    祖上当过土匪,怪不得老太太和金匡都把这一茬给隐下了。

    这跟当皇帝的把不光彩的那一段掐了是一个道理,四爷特别能理解。只叫金一线接着往下说。

    金一线就继续道,“当年老祖宗还活着……”

    是说老侯爷的爹,金匡的祖父。

    “老祖宗就说,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,多撒出几个后生出去,犯事留个后手。一共出去了五个,包括老侯爷在内。当时老太太怀着大姑奶奶,也是应了这个事的……那样的乱世,活着最要紧……”

    只怕老祖觉得老太太怀的是小子,把儿子撒出去,把孙子留下,两厢保险。却不料儿子一去断了音讯,儿媳妇生了个闺女。

    金一钱就说:“果然,当年撒出去是对了。老侯爷封侯拜相……文定山这就是民不是匪了……咱们家大爷,本也是过继的当年山上大头领的小孙子……”

    意思是,捆绑的更紧一些,以保证这么多族人的利益。

    而老侯爷又坚信留后手的重要性,默许了这件事情。再加上对原配的亏欠,过继一个儿子给她养老,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。

    剩下的不用说,四爷就懂了。原本头领那一家,就算是退到一边去了。这边由着老太太当家,其实还是由着这边大爷当家。两家其实是一家。

    “再加上当年,这山里确实是收留了不少人。您可看了,这地方易守难攻,再加上后来我们这些老亲兵们被老侯爷安排回来,在这里成家立业,繁衍子孙,如今,咱们也好几百户人呢。”

    也就是说,这些老亲兵和当年的山上的‘土匪’,不是一股势力。用老亲兵融合这里,分化这里……不能叫一家独大。到了如今,只要收拢住两拨人,这里才是金家的地盘。

    这里占着地形优势,又因文定侯的缘故,来回回旋的余地较大。遇上世道好时候,入仕是一条路子。遇上世道不好的时候,回来耕读,亦可传家。再赶上乱世,关上山门,这里自成一体,上山可为匪,下山可为民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家族聚居的好处。

    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,四爷就安排了采买的事,叫他牵线搭桥。这事容易,金一钱满口的答应了。

    四爷回来就说:“是好是歹,这个冬天得叫好好的先过了。炭火走公中银钱……”

    林雨桐便明白,自家人口多,需要的也多。便是占了便宜,因着他们都吃药的吃药,花费不小,谁也不能提出异议。

    晌午饭吃过了,林雨桐也得忙了。家里使唤的嬷嬷不好使了,这些人都想回京城,所以,这各家的情况都差不多,都是得需要人手。林雨桐就先去了三房,叫上孙氏,再一起去大房那边跟小徐氏商量。

    这婆媳俩正吃饭了,那爷俩睡下去没起,结果那俩嬷嬷给她们自己做什么吃的,就叫小徐氏婆媳跟着吃什么。

    见这妯娌来了,这婆媳也赶紧放下筷子。门口连个守门的都没有,进来人也都不能知道。

    孙氏就说:“……我那院子那两个,也是活祖宗。我是把鞋上小米珠摘了一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敛财人生之新征程[综]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88510/174.html